Search

大人的世界史

以臺灣為起點,描繪屬於未來的全球歷史。
「歷史是由生於現代的我們,對於過去的探問。為了當下自身生活的理解,或是為了決定今後必須前進的方向,歷史對我們才有必要性。但是,『現在』轉眼間就成了過去,『現在』的模樣也不斷在變化著。對於過去的探問,當然也應該同樣不時地更動。該用什麼觀點看待過往,過去什麼是重要的,對於每個人,每個團體,還有每個時代,都不一樣。對過往的解釋和理解,絕非一成不變,並不是只有一種方式。」 「現代應該有現代所需要的歷史認識。當人們對於自身的問題認真的討論,嘗試催生新的歷史認識之際,力量就產生了,而時代的齒輪又一次開始走動。現在對歷史學者而言,最重要的不是忠實地遵循學界的『常識』,而是拋開過去的想法,提出符應時代的構想。」 「現代人所需要的歷史觀點是什麼呢?那就是新的世界史。所謂的世界史,是以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為基礎,為了深刻且持平地理解在今日全球化世界發生的各式各樣事件,並訂定社會將來走向,進而產生的必要教養。」 ──羽田正
【自己的共和國自己救】 「國會候選人和國會議員都會花大約30%到70%的時間,籌備資金好讓他們回到國會,或是讓他們的黨派重拾權力。我們需要問是:對於這些人,到底有什麼好處把時間花在打電話給那些他素不相識的人,而不打給屬於那百分之一的人?」 「1787年9月,當班富蘭克林(Ben Franklin)從制憲會議離開,他在街上被一位女性攔下來問說 『富蘭克林先生,你創造了什麼?』 富蘭克林回答:『一個共和,若你們能繼續保有它。』一個共和。一個代表性的民主,一個單獨取決於人民的政府,我們失去了這個共和,所有人必須行動把它找回來。」 哈佛法學院教授Lawrence Lessig在Ted Talk談金權政治如何腐蝕民主,又該如何拯救它。

【自己的共和國自己救】 「國會候選人和國會議員都會花大約30%到70%的時間,籌備資金好讓他們回到...